过敏性药疹的治疗

来源
中国中医药报
时间
2010-09-13

陈继英 武汉市武昌医院南湖分院

吃药不当会长药疹,体质过敏者更易得药疹。药疹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用药不当或滥用药物所致,需要引起注意。

在致敏药物中,抗生素占了首位,尤其以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比例最高,其次是解热止痛药,这与药疹患者原发病以感染性疾病为多相一致。解热止痛药引起的药疹病例,大部分是自服感冒药或解热止痛药所致。这类病人重复出现药疹较多,皮疹类型以多形红斑、固定药疹多见,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。

中药或中成药引起的药疹也应引起重视,主要是服用了含有僵蚕、蝉蜕、鳖甲、蟾酥等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所致。药疹病例发病前有明确服用中药或中成药史。

药疹最常见的是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,单个水疱以舌背正中部位好发,水疱破裂后,即形成糜烂或溃疡面,呈圆形或类圆形,界限清楚。皮肤损害常为水肿性紫红色斑,椭圆形、圆形,大小不等,边界清楚,也可为丘疹、水疱,或在红斑上出现水疱。口唇、生殖器、手足背、躯干也是药疹的好发部位。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。药疹再次发作时,损害往往出现于比较固定的位置,故又称为固定性药疹。严重者还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,并累及体窍黏膜与内脏,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,还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等变态反应等。

治疗药疹首先应避开抗原物质,即过敏原。停用、停食可疑致敏的药物、食物,尽量避开能致敏的动物、植物、化工原料等物质。多饮水,以加速致敏物的排出。治疗上,服用抗组胺药,可选扑尔敏4毫克,口服每日3次。吡咯醇胺2毫克,口服每日两次,或吡咯醇胺2毫克,肌注,每日两 次;可用肾上腺素(1毫克/支)0.25~0.5毫克,皮下注射,或用异丙基肾上腺素(1毫克/支)0.2~0.4毫克与5%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;也可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,如强的松、地塞米松、倍它米松。重症者用氢可化的松200~400毫克,静脉滴注,每日一次;还可用10%葡萄糖酸钙加抗坏血酸0.5~1.0g,缓慢静注,每日一次。中药可服用过敏煎(柴胡、防风、五味子、乌梅、甘草),或消风散、清营汤加减。局部可考虑涂炉甘石水粉。